166 episodes

成都秋雨教会牧者同工制作的灵修内容,一年陪你读完整本圣经。
作者包括王怡、李英强、苏炳森、安彦魁、李子虎、张旭东、程章纯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圣约灵修 | 一年陪您读完整本圣‪经‬ 成都秋雨圣约教会

    • Religion & Spirituality

成都秋雨教会牧者同工制作的灵修内容,一年陪你读完整本圣经。
作者包括王怡、李英强、苏炳森、安彦魁、李子虎、张旭东、程章纯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圣约灵修】|6月13日|无神论|苏炳森长老|诗 51-54 篇

    【圣约灵修】|6月13日|无神论|苏炳森长老|诗 51-54 篇

    今日读经 诗 51-54 篇
    大卫一生经历了许多极其惨烈和痛苦的事情,既有他自己犯下的淫乱与杀人大罪(51篇),也有以东人多益阴险告发导致祭司亚希米勒一家的遇害(52篇),还有拿八(名字就是愚顽人的意思)的无理辱骂(53篇)以及同族人的出卖(54篇)等等。
    但是,大卫并非只是简单地谴责他们的行为,而是直指人心,说出他们的根本问题在于“无神论”。大卫看人是看到底的,人的根本问题不是道德而是宗教。他知道多益的告密和杀人在于他生命深处的“无神论”:“看哪,这就是那不以神为他力量的人,只依仗他丰富的财物,在邪恶上坚立自己”(诗52:7);他说拿八愚顽的本质在于“无神论”:“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他们都是邪恶,行了可憎恶的罪孽,没有一个人行善”(诗53:1);他看到西弗人的根本问题是“无神论”:“因为外人起来攻击我,强暴人寻索我的命。他们眼中没有神”(诗54:3)。
    相反,大卫是有神之人,他的犯罪也是有神论者的犯罪:“我向你犯罪,惟独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这恶,以致你责备我的时候显为公义;判断我的时候显为清正”(诗51:4)。大卫并没有标榜自己的行为比他的仇敌好,他承认自己也是流人血的杀人犯(诗53:14),他对自我的认识甚至追溯到与生俱来的本性:“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诗51:5)。既然如此,都是犯罪,有神论者比无神论者有什么道德优势呢?
    除非我们说,信有神就是道德,或者进一步说信神在耶稣基督里的赦免就是最大的道德,否则按我们从前的本相来说,根本没有任何优势。今天,基督徒常常被认为具有“真理在握”和“道德优势”的姿态而被人拒绝,尤其在一个强调自由和平等对话的时代。可是,他们实在是只知道表面的平等,而不知道罪人的平等,不知道“并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诗53:3)。
    大卫实在没有什么道德优势,正如保罗所言:“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弗2:3)。大卫谴责罪人的时候,他完全不是依靠自己的品行,而是说:“至于我,就像神殿中的青橄榄树,我永永远远依靠神的慈爱“(诗52:8)。
    可是,令人一开始可能困惑不解的是,大卫对于犯罪作恶的敌人诉诸神公义的毁灭、弃绝和报应(诗52:5;53:5;54:7),而对于犯罪作恶的自己, 却是相反的祷告:“神啊,你是拯救我的神,求你救我脱离流人血的罪,我的舌头就高声歌唱你的公义”(51:14)。同样杀人流血,为什么一个被毁灭是神的公义,另一个逃脱也是神的公义?这可能是天底下最不公义的祷告吧!
    大卫一定知道上帝有什么“法外开恩”的途径,上帝毁灭人完全是祂的公义,但是凭着某种“法外开恩”,上帝也可以赦免大卫和敌对大卫的恶人。因此,大卫祈求公义的审判是祈求上帝自己的主权而非坚持他自己要报应的要求。大卫这个蒙恩的罪人甚至渴望作个教师,告诉恶人“法外开恩”的好消息:“我就把你的道指教有过犯的人,罪人必归顺你”(诗51:13)。大卫做教师的前提是先对自己绝望,认识人从小到大、从头到尾的败坏,败坏到无可弥补,除非上帝施行再造之恩:“神啊,求你为我造清洁的心,使我里面重新有正直的灵”(诗51:10)!
    大卫面对自己的罪恶和他人的罪恶,既诉求上帝的慈爱,也诉求上帝的公义,这惟一的差别在于大卫的“有神论”和他敌人的 “无神论”。不过,有神

    • 6 min
    【圣约灵修】|6月12日|唯一的尊贵是信仰|王怡牧师|诗 49-50 篇

    【圣约灵修】|6月12日|唯一的尊贵是信仰|王怡牧师|诗 49-50 篇

    今日读经 诗 49-50 篇
    诗篇是一个宝藏。传统上仿照摩西五经,将诗篇150篇分为五卷。
    第一卷,1-41篇是大卫诗集。第二卷(42-72篇)又分为前后两部分。
    42-50篇是可拉诗集(最后一首出于亚萨),后面又是大卫诗集(最后一首出于所罗门)。
    49-50篇,是可拉诗集、也就是出于圣殿诗班的歌集的最后两首。
    大卫是君王,所以诗篇的第一卷,比较突出的类型和主题是“君王诗篇”,尤其是弥赛亚诗篇。而可拉或亚萨是圣殿中的敬拜带领者,所以在这个部分,出现了另一个突出的类型和主题,就是“圣殿诗篇”和“锡安诗篇”。
    前面的46-48篇,是关于锡安诗篇的一个高峰。那些壮丽的句子,把基督教信仰的焦点和目光,都指向了“上帝之城”的荣耀、威严和华美。
    诗人企图说服他的每一位读者,心悦诚服地承认一件事。那就是除了为一座“上帝之城”而活,或者说,除了活在这座“上帝之城”,人的生命没有其他任何意义和盼望。
    这个意思,延续在了第49篇中。
    但49-50篇,被摆在可拉诗集的最后位置。除了圣殿与圣城意象的延续外,还有别的延伸和发展。
    因为这两首诗篇,也可以被归入“训诲诗”的类型。我们这些罪人,怎么可能,怎么能够,去为一座上帝之城而活呢?我们需要被训诲,49篇很像智慧书,而50篇很像先知书。其中都充满了对罪的责备。
    49篇,诉说了无宗教之人的虚伪。50篇,则诉说了有宗教之人的虚伪。
    49篇,是对富有与贫穷、平顺与厄困之间的颠覆。世人以为好的,诗人说未必就好。世人以为糟的,诗人说未必就糟。这取决于你生活在哪一座城?奧古斯丁说,有两种爱,塑造了两座城。一种是我之爱,一种是神之爱。在我之爱,意味着抓住一切能够抓住的,就是自由。享受一切能够享受的,就是幸福。
    但诗人反复说,人在尊贵中而不醒悟,就连畜生也不如。意思是说,其实在你抓住一切能够抓住的、享受一切能够享受的之前,你就已经是尊贵的。但罪人不能体察生命本身的尊贵,反而在家道鼎盛、长命百岁中,一步步失去了这尊贵,变成了蝇营狗苟的老匹夫。
    而在神之爱,尊贵本身就是自由,圣爱本身就是幸福。活在上帝之爱中,就是活在上帝之城中。49篇似乎暗示了,今世之子比神的百姓,在这个世代更吃得开。如果你想在世上混的好,就不应该来信耶稣。
    有人常说,中国没有人权,只有猪权。所谓猪权,就是吃得好、睡得好的权利。而人权,包含了人的尊贵。不过可拉的后裔却说,不,这个世界的问题不是只有猪权,没有人权。而是只有人权,没有神权。或者说,只要你的生命中没有神权,你所谓的人权在圣经看来,其实还是猪权。你所谓的尊贵,在上帝眼里,仍然是卑贱。
    到了50篇,则把训诲的矛头,指向了上帝的百姓。按说,相信耶和华的子民,终于有了真正的尊贵了。因为世界上只有对上帝的信仰才是尊贵的。人只要相信上帝以外的任何事物,人就是贱人,把自己的尊贵抛弃了。可是,诗人又进一步说,那么献祭、礼拜和一切宗教生活的形式,可以保证我们的尊贵,不堕入畜生不如的卑贱吗?
    不。亚萨在这里,就像以赛亚或阿摩司一样,斩钉截铁地说,听命胜过献祭,内心的顺从,胜过外在的一切宗教责任。耶和华不需要什么,耶和华一无所缺。换言之,一切敬拜和奉献,对耶和华来说,一点功劳都没有。50 篇对有宗教之人的责备,是对道德主义的信仰的彻底否认。诗人宣告,来到耶和华面前的,真正的上帝儿女,就是能够进入

    • 7 min
    【圣约灵修】|6月11日|大君王的城|安彦魁传道|诗 45-48 章

    【圣约灵修】|6月11日|大君王的城|安彦魁传道|诗 45-48 章

    今日读经 诗 45-48 章
    经过了“五四”的中国,“民主”已成为主流的价值。即使所处身的环境并没有那种所谓的“民主”;但惺惺作态也起码说明,三千年未有的变局已经发生——如同地震与火山所喷发的岩浆,在冷却之后有固化保存的原貌。
    但大海翻腾大地动摇,圣经却依然不改其说话的“君主”语境,也毫不惧怕现代性对圣经所形成的非议和攻击,尤其是讲述到了关乎上帝的国度和基督的荣耀——反倒是那不承认耶稣是上帝儿子,否认祂作为受膏君王基督的,不免发生了种种的帝制复辟,或者进行着一种貌合神离的表面程序。
    解读诗篇45章,回想起那个在旷野路上埃提阿伯的太监,坐在车上阅读先知以赛亚的书卷,不自禁地发出疑问,先知所讲的是谁呢?(徒8:34)但我们既然揭开了心上的帕子(林后3:14-15),以基督为中心的解经,且看明基督也是如此解释(太22:43),就必然认同新约中的一语道破,“论到子却说,‘神啊 你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来 1:8)
    那么,君主制度里“三宫六院”的腐朽,也在圣经的保留范围吗?这段经文里,分明是在劝勉那美貌的女子,死心塌地嫁给君王,忘掉自己的父家。这对于中国人的记忆,岂非依附屈服于淫威之下的心结病根?
    然而请留意,诗篇所讲的君王并非受造之人,而是造物之神,并非有罪之人,而是圣洁之神——祂是那位合法的终极的万王之王。神所设立的基督,配得鲜花也配得掌声,配得十分之一的财物,也配得身体献上的活祭。如此,“神上升,有喊声相送;耶和华上升,有角声相送。”(诗47:5 )
    但有谁知道,在上升之前祂降卑了自己,在唾沫和哄笑中被挂在十架。如此祂更加配得那女子的死心塌地,她用眼泪洗了主的脚,又用头发擦干,甘心的自我降卑,特意地高举主名(路7:38)。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就是那个跟随了君王的女子。我们所跟随的君王为我们舍了性命,我们的命全是祂的。作为中国人,我们常常误以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为此很难为主献上自己。比如这次在派出所挨了打,我们可能第一想到的是父母,却不是十字架上的救主——因我们被“忠孝”的虚名,掩盖了救恩的真实,和福音的盼望。对于大卫之约,君王的升高才是焦点。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十架上担当了我们的罪,死里复活且升天坐在父的右边,那就是大卫的宝座!
    当我们被这世界逼迫、捆锁,乃至坐牢、判刑,一个真正的焦点,或者常常令我们可能软弱的挣扎之处,就是基督真的作王了吗?他已经掌权了吗?听说已被上帝用右手高举,众天使和有能力的都服了祂,且远超过一切执政掌权的、有能主治的(徒2:33;彼后 3:22;弗1:22);但我作为祂的百姓,却还在这里受到世界的逼迫……
    是的,我们传讲福音,就是在传讲祂已经掌权的国度;而且这个国度的权能,常常是在我们背负着十字架去传讲十字架的时候,彰显出死而复活的大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软弱,常因为只看见了基督的死亡,却没有经历到基督的生命。
    经文说,“神作王治理万国。神坐在祂的圣宝座上。”(诗47:8)祂那天上的宝座,已经在地上的选民中间彰显出来。在旧约中,局限于錫安山上的耶路撒冷;到了新约,升天的基督使锡安扩展,从东从西的外邦教会,数不过来的圣约子民,他们组合为灵宫活殿,建造为新的城邑。“神在其中,自显为避难所。”(诗48:4)“神在其中,城必不动摇;到天一亮,神必帮助这城……万军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雅各的神

    • 6 min
    【圣约灵修】|6月10日|心所向往|张旭东实习传道|诗 42-44 章

    【圣约灵修】|6月10日|心所向往|张旭东实习传道|诗 42-44 章

    今日读经 诗 42-44 章
    当我们谈恋爱的时候,我们会称对方是自己“心爱的”。虽然心不会思想,但心会发慌;大脑虽会思想,但没有心动的感觉。这真的很奇妙:到底是我们的心在想,还是脑在想呢?为什么古今中外都会用心来表达明明是大脑的想法呢?科技让人崩溃,因为科技告诉我们心不会思想,却无法解释心动的感觉。科技也好,逻辑也好,都无法解释“内心深处”的情感。当我们的爱人回应我们的爱的时候,我们会心旷神怡;当我们的爱人不理我们时,我们会心神不宁。这种感觉绝不是可以写出来的理论,而是真实的情感。男人往往会冲女人呐喊:“我到底哪里做错了!”,其实错了的不是事,而是心。圣经上告诉我们的最大的诫命是: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而不是具体守什么诫命。如何能尽心,我们的心向往什么呢?又是什么使我们忧闷,使我们欢畅呢?
    《诗篇》42和43篇指出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心啊,你为何忧闷?其实在第一句就说出了原因:“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诗42:1)人心中有一个空洞,除了神之外,没有任何事物能填满。因为人是神造的。纵使你成为天下最富有的,“凡眼所求的,没有留下不给自己的;心所乐的,
    没有禁止不享受的;谁知都是虚空,都是捕风”(传2:10-11)因为有限的人无法用有限的事物来满足那渴慕无限的心,唯有从无限的神那里才能够。而诗人的忧闷与烦躁恰恰是因为“几时得朝见神”。敌人嘲笑诗人:“你的神在哪里?”神似乎隐藏起来,不见了,敌人的话好像成真了,这时我们还会真的相信“祂笑脸帮助我”、“祂必向我施慈爱”、“祂是我脸上的光荣”吗? 当我们信心软弱的时候,这些问题就成了问题,使我们困扰,使我们烦躁。但是当你坚定地信靠神时,内心就会生发出活力:“我就走到神的祭坛,到我最喜乐的神那里。神啊,我的神,我要弹琴称赞你!”(诗43:4)
    所以,真正的平安喜乐,来自于我们内心深处对神的信靠。圣经告诉我们:“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4:23)当你心里有真实的信心,就会生发对神真实的依靠。而心所向往的只在于神,就不会被其他事物搅扰。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相信神是又真又活的神吗?我们的心真渴慕祂吗?
    人心是生产偶像的工厂。如果我们顺着自己的情欲,就会产生许多偶像,把其他的各种欲望当神,却唯独不把耶和华当神。圣经告诉我们:“以别神代替耶和华的,他们的愁苦必加增”(诗16:4)当你心里已经产生了偶像,其愁苦就必会加增。我们的心常常会为了博得别人夸奖而愁苦,会为了有舒适的生活环境愁苦,为了那些自己无法拥有又虚幻的事物愁苦。就像一个打游戏的人,为游戏中虚拟人物的装备日思夜想陷入忧虑。旁观者觉得荒唐,自己却觉得很有意义。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自己心所向往的是什么:是有限人生中的有限事物,还是永恒生命中无限的神。这个问题会决定我们的人生,会决定我们的生活方向,同时决定我们是忧闷,还是欢畅。
    《诗篇》44篇给出了方向:我们内心的根基是要建立在神古时的作为与应许上,过去的事实是我们心里安稳的基础。因为先祖不是靠自己的刀剑得地土,也不是靠自己的膀臂得胜,乃是靠神的右手、神的膀臂,和神脸上的亮光,因为神喜悦他们(诗44:3)。过去的事实指向未来,未来不是虚幻, 终将成为事实。
    仇敌一直会来搅扰我们,敌人的辱骂从来没有停止过,就像曾经对约伯和耶稣的搅扰

    • 6 min
    【圣约灵修】|6月10日|心所向往|张旭东实习传道|诗 42-44 章

    【圣约灵修】|6月10日|心所向往|张旭东实习传道|诗 42-44 章

    今日读经 诗 42-44 章
    当我们谈恋爱的时候,我们会称对方是自己“心爱的”。虽然心不会思想,但心会发慌;大脑虽会思想,但没有心动的感觉。这真的很奇妙:到底是我们的心在想,还是脑在想呢?为什么古今中外都会用心来表达明明是大脑的想法呢?科技让人崩溃,因为科技告诉我们心不会思想,却无法解释心动的感觉。科技也好,逻辑也好,都无法解释“内心深处”的情感。当我们的爱人回应我们的爱的时候,我们会心旷神怡;当我们的爱人不理我们时,我们会心神不宁。这种感觉绝不是可以写出来的理论,而是真实的情感。男人往往会冲女人呐喊:“我到底哪里做错了!”,其实错了的不是事,而是心。圣经上告诉我们的最大的诫命是: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而不是具体守什么诫命。如何能尽心,我们的心向往什么呢?又是什么使我们忧闷,使我们欢畅呢?
    《诗篇》42和43篇指出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心啊,你为何忧闷?其实在第一句就说出了原因:“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诗42:1)人心中有一个空洞,除了神之外,没有任何事物能填满。因为人是神造的。纵使你成为天下最富有的,“凡眼所求的,没有留下不给自己的;心所乐的,
    没有禁止不享受的;谁知都是虚空,都是捕风”(传2:10-11)因为有限的人无法用有限的事物来满足那渴慕无限的心,唯有从无限的神那里才能够。而诗人的忧闷与烦躁恰恰是因为“几时得朝见神”。敌人嘲笑诗人:“你的神在哪里?”神似乎隐藏起来,不见了,敌人的话好像成真了,这时我们还会真的相信“祂笑脸帮助我”、“祂必向我施慈爱”、“祂是我脸上的光荣”吗? 当我们信心软弱的时候,这些问题就成了问题,使我们困扰,使我们烦躁。但是当你坚定地信靠神时,内心就会生发出活力:“我就走到神的祭坛,到我最喜乐的神那里。神啊,我的神,我要弹琴称赞你!”(诗43:4)
    所以,真正的平安喜乐,来自于我们内心深处对神的信靠。圣经告诉我们:“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4:23)当你心里有真实的信心,就会生发对神真实的依靠。而心所向往的只在于神,就不会被其他事物搅扰。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相信神是又真又活的神吗?我们的心真渴慕祂吗?
    人心是生产偶像的工厂。如果我们顺着自己的情欲,就会产生许多偶像,把其他的各种欲望当神,却唯独不把耶和华当神。圣经告诉我们:“以别神代替耶和华的,他们的愁苦必加增”(诗16:4)当你心里已经产生了偶像,其愁苦就必会加增。我们的心常常会为了博得别人夸奖而愁苦,会为了有舒适的生活环境愁苦,为了那些自己无法拥有又虚幻的事物愁苦。就像一个打游戏的人,为游戏中虚拟人物的装备日思夜想陷入忧虑。旁观者觉得荒唐,自己却觉得很有意义。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自己心所向往的是什么:是有限人生中的有限事物,还是永恒生命中无限的神。这个问题会决定我们的人生,会决定我们的生活方向,同时决定我们是忧闷,还是欢畅。
    《诗篇》44篇给出了方向:我们内心的根基是要建立在神古时的作为与应许上,过去的事实是我们心里安稳的基础。因为先祖不是靠自己的刀剑得地土,也不是靠自己的膀臂得胜,乃是靠神的右手、神的膀臂,和神脸上的亮光,因为神喜悦他们(诗44:3)。过去的事实指向未来,未来不是虚幻, 终将成为事实。
    仇敌一直会来搅扰我们,敌人的辱骂从来没有停止过,就像曾经对约伯和耶稣的搅扰

    • 6 min
    【圣约灵修】|6月9日|我的指望在乎你!|程章纯实习传道|诗 39-41 章

    【圣约灵修】|6月9日|我的指望在乎你!|程章纯实习传道|诗 39-41 章

    今日读经 诗 39-41 章
    记得上王怡牧师的《基督教与电影》课时,他指出,其实每一部电影都是在讲一个他们自己的“救赎故事”,在美国,定期的观看电影成为了一种“宗教行为”,据此人们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即便是最为多元文化的美国、最为商业化的好莱坞,电影界呈现的也是模仿福音的“救赎故事”。这表明了人们都意识到了,这是一个有问题的世界,我们是一群需要救赎的人,绝望的人都已经自杀了,那我们活下去的盼望何在?好莱坞的大师们绞尽脑汁地炮制作品,将他们心中盼望的缘由指给这些频临绝望边缘的人看,由此大家彼此安慰、彼此扶持,一同奔走他们的天路。
    极度繁华的电影界绝不只是娱乐而已,而是扮演了宗教的角色,在这个“西洋镜”下更为真实地呈现了一幅生存的真相:堕落的世界,死亡的危险,满了强暴和谎言,生命的意义和出路何在?导演们扮演了先知或上帝的角色,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人们高度委身地将自己投入到故事当中,在这模仿的“救赎故事”中找到了宗教动力,再次有勇气面对现实糟糕的世界。
    我们戴着真理的眼镜来看周边的人们,其实就能发现他们的指望在哪里了?一大早老人们殷勤地锻炼,甚至是在雾霾的天气中;我发现在农贸市场,健康养生之类的店铺生意很好;餐饮业生意火爆,小区旁边大都是各类餐馆,小吃店;无论是身边的生活还是网上的新闻,一是对权力的关注,一是对金钱的追求,另外,帅哥和美女混迹于此二者之间,如鱼得水。人们对金钱、权利和美色的膜拜都是表明了他们心中的指望何在?拼命地满足肚腹之欲就是他们今生的追求,因为明天就要死了;拼命地保养顾惜这个不断衰残地身体,是因为要享受,是因为他们自己就是自己的神,他们的生命就是自身的意义。
    大卫说:“世人行动实系幻影。他们忙乱,真是枉然;积蓄财宝,不知将来有谁收取。”(诗39:6) 大卫作为君王,无论是金钱、权力和美色,他都拥有了,但是他知道这些都不是人生的指望,若人生只是极力地追求这些,那是悲哀和虚幻的。拥有智慧和财富的所罗门也是如此,他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哪知,在我们以前的时代,早已有了。”(传1:9-10) 智慧的所罗门王指出,不认识真神,将自己或各样受造物当作偶像,立为自己终极指望的,终必成为虚空,毫无意义。可悲的是,一代一代人在这灭亡的路上前仆后继,没有指望。
    大卫在面对恶人时,求神让自己知道“寿数几何,生命不长”;在面对自己的罪时,求神宽恕,免得自己因神的责打而被消灭。这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不过和列祖一样,在神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人生的意义和盼望在那“世世代代作他们居所的神”;劳苦愁烦,转眼成空的人生,还因着罪孽而在神的震怒之下,若不求神的回转,向我们施行慈爱,使我们一生一世因耶和华的救恩欢呼喜乐,那有何意义?
    不认识神的人最终是没有出路的,好莱坞的模仿电影最终也是幻影。之前听到一则真实的故事:一个老板拼命地打拼赚钱,但在身家上亿后却身患绝症,无法医治。最终他愤而烧钱,他的司机劝他何苦如此,你一生不就是为这个吗?他痛苦地喊道:“钱有什么用?” 是的,一切受造物都不能赋予我们生命终极的意义!也带不来真实的盼望。
    保罗说:“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林前15:19) 世

    • 7 min

Top Podcasts In Religion & Spirituality

The Bible in a Year (with Fr. Mike Schmitz)
Ascension
The Bible Recap
Tara-Leigh Cobble
With The Perrys
The Perrys
Joel Osteen Podcast
Joel Osteen, SiriusXM
followHIM: A Come, Follow Me Podcast
Hank Smith & John Bytheway
WHOA That's Good Podcast
Sadie Robertson Hu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