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episodes

一档有关 读书 | 语言文学 | 社会文化 的人文对谈播客。主播旅居东京。我们试图以学术视角剖析习而不察的日常,以条分缕析的思考回应纷繁的声音。欢迎你在各大声音平台订阅我们,并在评论区、邮箱、听友群与我们互动。

【主播】
蛋妞:文学博士生。喜欢城市、桌游与摄影
小盒子:二手哲学家,现居东京

【听友群】
添加小助手:Localfm2021,加入听友群(不定期直播、赠书抽奖)。商务合作、约稿也请添加小助手。

各站停车 | Local FM 蛋妞Dan、小盒子

    • Society & Culture
    • 5.0 • 2 Ratings

一档有关 读书 | 语言文学 | 社会文化 的人文对谈播客。主播旅居东京。我们试图以学术视角剖析习而不察的日常,以条分缕析的思考回应纷繁的声音。欢迎你在各大声音平台订阅我们,并在评论区、邮箱、听友群与我们互动。

【主播】
蛋妞:文学博士生。喜欢城市、桌游与摄影
小盒子:二手哲学家,现居东京

【听友群】
添加小助手:Localfm2021,加入听友群(不定期直播、赠书抽奖)。商务合作、约稿也请添加小助手。

    JC73 | 刻板印象,还是重新认识自己?聊聊MBTI人格测试

    JC73 | 刻板印象,还是重新认识自己?聊聊MBTI人格测试

    人格是我们独一无二的标识。你曾经思考过自己是谁吗?要如何弄清自己的人格?风靡当下的MBTI测试是什么?它到底准不准?本次我们伴随《我们何以不同》一书,一起探讨人格测试与自我认知的迷思,并分享我们各自的MBTI结果。
    (小盒子的结果竟然出乎意料?)
    MBTI不仅是一种测试,更是通达自我认知的钥匙。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其实也是对哲学三问“你是谁,你从何而来,你到哪里去”的心理学回答。不过人格测试并不是万能的,因为人格可以发生变化,而人也并不能简单定义,真正重要的,仍然是认识你自己。
    |谈话人蛋妞,小盒子|时间轴01:34 回忆一次心理学课堂上的人格测试06:32 蛋妞的心有戚戚:MBTI有那么准吗?11:36 MBTI小游戏:ENTJ的蛋妞现场诊断小盒子20:41 你的回答所指向的,是当前的你,还是理想中的你?25:45 信效度考量:要关注每个特质的稳定性与百分比29:32 大五人格特质(Big Five):外向型,神经质,宜人性,尽责性,开放性37:25 陷入困惑的“你话不多”——我到底话多不多?43:12 人格特质与道德评价:现代社会似乎有一种“外向崇拜”,内向则被视为性格缺陷47:10 筛选是必要的,但不能仅仅依靠一份人格量表

    • 58 min
    JC71 | 共情与敏感:我们太容易被冒犯了吗?

    JC71 | 共情与敏感:我们太容易被冒犯了吗?

    这是一个敏感的社会。生活中有太多的「政治正确」,似乎人人都感觉被冒犯,都说要共情,但也常常「玻璃心」。是我们太脆弱,还是社会对我们太不宽容?在过度刺激和强调距离的过去与当下,如何找回得体感,思考敏感性与韧性的辩证关系,成了现代人迫切的需要。
    本期我们借助《敏感与自我》一书,尝试来探讨「敏感」与「冒犯」的边界。敏感的人活得更幸福还是更痛苦?为什么我们难以在共情上达成共识?不冒犯任何人的「纯洁语言」是可能的吗?共情又是何以可能的?希望这些内容能对你有所启发。
    |谈话人蛋妞,小盒子|时间轴05:57 人类是如何变得敏感的?变得敏感,是一件好事吗?14:54 分道扬镳的敏感:太敏感是问题,不敏感也是问题23:25 我们都共情,但共情不到一块儿30:25 被《芭比》整破防了,至于吗?太敏感了吗?36:13 战争让人更敏感还是更凶狠?「敏感」的反义词是「冷血」吗?40:00 语言的冒犯:要激怒一个人,只需要一个符号,甚至一个表情,一个手势49:50 共情何以可能?「濠梁之辩」与认识论基础58:55 健康的社会应该像健康的人体,既要适度敏感,也要做好保护,增强免疫力

    • 1 hr 4 min
    JC70 | 在「消费社会」里,我们更加束缚、还是更加自由?

    JC70 | 在「消费社会」里,我们更加束缚、还是更加自由?

    消费主义是当今社会绕不开的话题。批判消费主义很容易,也大多落入俗套,本期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主流的消费主义批判,尝试为消费主义辩护。
    我们的讨论从如下问题入手:我们何以能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消费主义的”?消费主义的价值评判是从何而来的?如何理解其背后的“异化”理论?批判消费主义会陷入自我取消吗?我们能从消费主义批判里学到什么?
    “消费主义”的道德化,可能会取消消费行为的合法性。我们试图用“消费社会”来取代“消费主义”,描述现代社会的商业运作状况。当批判消费主义的声音也不可避免地商业化,就有必要重新审视消费能给我们带来的价值。比起拒绝消费从而被消费,不如拥抱消费,进入消费,让消费为我所用。
    | 谈话人
    蛋妞、小盒子
    | 时间轴
    02:15 分享最近的消费体验:烘干机治愈了内心,而电子设备延展了世界
    13:18 疾病还是罪状?用“消费社会”取代“消费主义”
    19:34 只批判“消费主义”,却不批判消费的个人,能够减轻道德负担吗?
    22:35 消费是一种暴力,但比起贫瘠和禁锢,它却是相对不那么坏的暴力
    28:03 “齐泽克T恤”:批判消费主义的声音,也会沦为商业化的符号,变成一门生意
    33:57 知识分子的需求就比大众的需求更真实、更理性吗?
    41:52 研究消费主义不是不消费,而是为了防止被骗
    45:37:商业综观之“消费漫步”:网购平台,超市以及奢侈品店
    | 参考书目
    消费主义全球史 / [法]安东尼·加卢佐 / 广东人民出版社,2022年

    • 53 min
    JC69 | 真理越辩越明吗?让人困惑的"不可能三角"

    JC69 | 真理越辩越明吗?让人困惑的"不可能三角"

    常听到“真理越辩越明”,但是真的如此吗?我觉得这句话是可疑的,因为“真理”、“辩”和“明”这三个概念很可能都未经审视,因此有必要逐一考察。此处也不卖关子了,直达结论:真理越辩越明,这是一个“不可能三角”,“真理·辩·明”三个要求里,最多同时只能满足两样。
    要想让这句话成立,我们可能需要重构对其中概念的认知。如果是真理,同时又明确,那论辩则无从发生,或者说为此展开的言说,都已不是论辩,而是发感慨,是谈心得;而如果是真理,又经过论辩,那其结果就不再明了,也无需明了;而那些经过论辩,又明了的事,早已不再是真理了,而是说法,也是生活的真实。
    |谈话人
    小盒子
    |时间轴
    01:55 “真理越辩越明”的神话,是一种知识的本质主义神话
    04:44 避免预设结论坚信不疑的“征服式论辩”
    07:25 真理无需,也不可能总是那么明白
    15:10 辩论的有效性,不取决于结果,而取决于过程
    25:09 “是什么”与“该怎样”:真理属于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
    33:05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真理辨明论唱得越响,往往越反对多元化
    41:07 我们无法打着终极真理的旗号,指点人类的历史和生活

    • 44 min
    JC68 | 从「恋爱脑」到国民创伤:新海诚与《铃芽之旅》

    JC68 | 从「恋爱脑」到国民创伤:新海诚与《铃芽之旅》

    新海诚的《铃芽之旅》上映有一段时间了,虽然讨论度下降,不过我们觉得还是有必要聊一次。这部电影很能让我们这些在天灾多发地区生活过的人产生共鸣。从文本到现实,从角色到情节,从新海诚的创作经历到作品理念,我们试图发掘更多的视角,分享各自的观察。
    本期我们还邀请到了资深新海诚爱好者佐治(他在JC10也登场过),他去日本留学的动机就是源自新海诚的作品,对新海诚的所有作品也是如数家珍,甚至在电影院把《你的名字》看了几十遍。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的热情与厨力!
    我们或许是最晚聊的,但我们也想聊一些不那么时效性的内容。本期不可避免地是观影体验与影片内容的畅聊,会有剧透,如果还没看过,很建议欣赏完原片再来收听!或许可以给你不一样的启发。
    | 谈话人
    佐治
    蛋妞、小盒子
    | 时间轴
    01:10 各自的观感:新鲜,共鸣,突兀,责任
    05:35 不仅是铃芽在关门,也是日本社会的“关门”
    12:50 需要脑补、看设定、查资料才能解释清楚的影片,是不合格的
    19:07 从《星之声》到《铃芽之旅》,新海诚一以贯之的主题是“距离”
    “天灾三部曲”的叙事变化:双螺旋结构→矩形结构→单线叙事
    23:35 要恋爱,还是要责任?又或者,我全都要?
    32:33 用娱乐作品唤醒大家对创伤的集体记忆,注定如履薄冰
    37:39 “关门师”这么攸关国运的职业,居然没有组织化、编制化?
    42:25 《灌篮高手》和《铃芽之旅》谁的受众更广?
    47:35 日本的“圣地巡礼”文化,成为了旅行的意外之喜

    • 55 min
    读书日 | 买书不读怎么办?聊聊堆积起来的“阅读焦虑”

    读书日 | 买书不读怎么办?聊聊堆积起来的“阅读焦虑”

    买书不读怎么办?每逢读书日大促,剁手买书是很多人的选择。但是堆在家里、挤占空间,成为尾大不掉的“积读”,又会给人带来焦虑。另外,眼下越来越多的应用,也在记录我们的读书行为,阅读量、阅读时间的数据化统计,也会加深我们对于读书的焦虑。这期节目,我们就沿着之前的“读书论”脉络,聊聊如何应对读书过程中的各种焦虑。
    | 谈话的人:蛋妞、小盒子
    06:10 “积读”:买书“积”在家里,也可以是“读书”行为的一部分16:20 “积读”=买书不读带来的阅读焦虑是如何产生的?1.“读完的书才有价值”? 实际上,不用读完的书,比需要读完的书要多得多。2.书比其它物件更难断舍离,我们需要定期维护“积读”,让书“流动”起来。30:40 各种读书应用把阅读数据化后,带来了更多的“阅读焦虑”36:50 阅读行为不应限制媒介,也可以碎片化40:40 阅读的初衷在于对我们自身“问题意识”的回应,问题意识勾连起我们的“主题阅读”。

    • 48 min

Customer Reviews

5.0 out of 5
2 Ratings

2 Ratings

Top Podcasts In Society & Culture

Inconceivable Truth
Wavland
Soul Boom
Rainn Wilson
Stuff You Should Know
iHeartPodcasts
This American Life
This American Life
Call It What It Is
iHeartPodcasts
Unlocking Us with Brené Brown
Vox Media Podcast Network

You Might Also Like

忽左忽右
JustPod
凹凸电波
凹凸电波
来都来了 | 听了再走
来都来了_
知行小酒馆
有知有行
岩中花述
GIADA | JustPod
思文,败类
思文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