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婆 Iā-Pô

夜婆 Iā-Pô

「回歸到自己或者再次以最放鬆最沒有負擔的方式唱歌」,巴奈的自述,一語道破了生涯首張台語專輯《夜婆》的願景。以原住民身份為人所知的巴奈,受父親「閩南語有競爭力」的教誨,反倒台語才是她的第一語言,她這次也透過重拾母語演唱完成「回歸到自己」。新作聯手詞曲創作者和製作人柯智豪刻劃的民間敘事、兒時記憶與女性故事,也令巴奈暫時從過去數年以音樂疾呼原住民權益、土地與環保等母題中抽離出來,達到「最放鬆最沒有負擔」的歌聲狀態。 《夜婆》的起點,可回溯至柯智豪完成第一首創作〈入漿〉的 2009 年,他以「稻花入槳」的農業生態為題材,細膩描寫初為人婦的羞赧與真誠。當時心裡暗自認定這些創作該由巴奈來演繹的柯智豪,沒想到因緣際會獲得了巴奈本人的毛遂自薦。兩人兒時共有的農村記憶,使這張創作有了初始的默契與交集,期間雙方都已合作過電影《血觀音》的台語主題曲〈滿樹翠碧〉,卻沒想到《夜婆》歷時了足足 14 年才被催生而出,首波同名單曲甚至是今年才完成的作品。 「夜婆」是台語裡「蝙蝠」的意思,以夜行動物比喻見不得光的戀情。在這張專輯中,柯智豪大量運用「借物」手法,側寫了農村傳統女性的生存處境。〈稻草人〉刻劃了農婦因為日夜守護夫家而失去了自我的姿態,以民謠吉他和弦樂展開一派靜謐的淒涼;〈鯪鯉〉用「愛裝死的穿山甲」形容鄉間小人,在輕快的節奏及笛聲中進行撻伐碎念;〈件〉藉東亞沿海盛行的「人面牛」傳說,大小獸相伴的形象,呼應了母子互相依賴的溫情。 柯智豪的文言功底潛藏在專輯的字裡行間,而巴奈的人聲歷經歲月的沉澱,已儼然有一股將嗓音化作樂器的內斂之力,一首首歌曲像是精彩的說書,有著直透人心的情感運力。對於出道 23 年的巴奈,這張歷時良久的台語專輯,迎來的終是恰到好處的動人音韻,得以成就這喚醒一代人記憶之根的懷舊百釀。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