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episodes

席地而坐是由宗城、夏周、赵一静共同主持的一档泛文化类播客。我们以创作者为主体,坚持独立发声,聚焦于公共议题和文化作品,只说真话,不说套话。同时,我们邀请不同领域的创作者,分享他们的实践与方法。

席地而‪坐‬ 宗城、夏周、赵一静

    • Society & Culture

席地而坐是由宗城、夏周、赵一静共同主持的一档泛文化类播客。我们以创作者为主体,坚持独立发声,聚焦于公共议题和文化作品,只说真话,不说套话。同时,我们邀请不同领域的创作者,分享他们的实践与方法。

    大城市是一座巨型工厂,我们在传送带里守望星辰 | 席地而坐Vol.90

    大城市是一座巨型工厂,我们在传送带里守望星辰 | 席地而坐Vol.90

    席地而坐新的一期,我们聊工人文学、打工人叙事、劳动者在异乡的生活。
    去年,朋友诗逸和杨沁同时编辑了与劳动者有关的作品:《劳动者的星辰》和《“打工人”纪事》,前者是皮村文学小组创作者的精选作品集,后者收录了“网易人间”非虚构稿件中与劳动者主体有关的作品。借此契机,我邀请诗逸和杨沁从作品出发,聊聊在大城市里打工人生活的细节与差异。
    在城市化的浪潮中,作为异乡人的打工人和在在地者的生存体验有多大差异?我们在租房、工作、生活中有过怎样的酸甜苦辣?从打工人最实际的大城市生活成本,到言语、审美、身份背后的阶层与成长环境差异,再到从此地到彼地双重的异乡感。
    我们也聊到北京的皮村、上海的定海桥、706,还有那些大城市中被忽略的丰富地带。这其中,我们着重谈到了在皮村的感受,从作为现象的皮村,回到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皮村,在皮村的写作小组是怎样的?工友们又是如何创办属于自己的文学刊物?办刊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具体的困境?
    聊天最后,我们围绕两个问题探讨:其一是打工人写作本身,如何让这种在场是平等的,而不是一方凝视另一方;其二,工人和其他群体生活的环境有同有异,即便是文化人士、金融白领自嘲打工人,跟真正挣扎在厂里或者做各种零工的流水线工人还是很不同,工人在城市里的生存困境、遭遇到的隐性歧视具体是怎样的?我们如何探索让打工人更有尊严的生活环境?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小说写作者
    【本期嘉宾】
    杨沁::写作者,《劳动者的星辰》责编
    诗逸:也是一个编辑
    00:13 枉顾个体的生存境遇,谈论松弛感是一种虚妄
    02:50 为什么决定做《劳动者的星辰》《‘打工人’纪事》
    09:48 普通人写作成为出版界的一种新风向
    17:10 皮村写作小组成员的新动向
    21:25 我们对于皮村和相关朋友的回忆:天下打工人是一家
    27:38 那些劳动者们记录下的宝贵细节
    37:00 在大都市,你会感到一种局促和眩晕
    40:50 我们是奋斗之地与故乡的双重局外人
    45:20 小城市并非完全岁月静好,它有非常保守和闭塞的一面
    55:00 劳动者之间的互助时刻
    01:03:45 范雨素喜欢苏东坡的一首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01:10:55 分享关于工人文化和普通人叙事的图书
    【本期问题】
    1、皮村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这里生活着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其中有不少文学爱好者,皮村是我们三人共同的交集,不妨先从我们如何知道皮村、与皮村发生联系说起。
    2、《劳动者的星辰》《‘打工人’纪事》的成书过程
    3、疫情三年,皮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在上海,作为一个打工人的体验。
    在这些对打工人或者工人文化的叙事中,有哪些细节是让你们印象深刻的?
    6、在组稿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作者主要会书写哪些内容?对什么东西会比较敏感,或者说具有敏锐的观察?
    7、张慧瑜的序言提到一个关于范雨素的细节,说有记者采访她,看到记者的艰辛,她也采访记者,写记者的故事作为回报。在这种关系中,记者和范雨素变得平等,她们都在观察和记录彼此,而不是一方凝视另一方,那么在关于工人的写作和编辑过程中,或者在你们的阅读范围里,怎样的故事会让你们感到记录者和被记录者是对等的、被尊重的?
    8、大城市宛如一个巨大的折叠空间,工人和其他群体生活的环境有同有异,即便是文化人士、金融白领自嘲打工人,跟真正挣扎在厂里或者做各种零工的流水线工人还是很不同,在生活中的哪一个时刻

    • 1 hr 20 min
    专访顾桃:游牧者的故乡在路上|席地而坐Vol.89

    专访顾桃:游牧者的故乡在路上|席地而坐Vol.89

    说起顾桃,人们对他的第一印象是“敖鲁古雅”三部曲。在许许多多媒体的采访里,顾桃这个名字经常会和敖鲁古雅、鄂温克人一起出现。但在三部曲以外,顾桃有他更丰富的面貌。
    比方说:他是一位当代游牧民,把影像作为人类学的载体,历时多年,拍摄《萨满地图》和边境少数民族。
    他也去过日本,在那里记录滞留在日本的中国女人和男人。移民并不总是光鲜亮丽,海的另一边不只是自由,还有未知的生活。他以移民中介和偷渡客作为线索,观察在日本农村、居酒屋、城中租屋的中国异乡人,还有主动找他拍摄,看起来很像港片《古惑仔》里的混混少年。
    在和顾桃的聊天起,我没有把议题圈定在鄂温克,而是打破提纲里原定的框架,聊起那些媒体记录过的,和没有记录的事情,关于边境、游牧、拍摄,也关于我们和故乡的距离、在北京租房的日子。
    游牧者的家在路上,和我结束聊天后,顾桃收拾行李,和他的弟兄们继续下一趟旅行,而当我半个小时后下楼时,他们蹲在路边,笑着说:“在等车。”随后继续抽烟去了。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小说写作者
    【本期嘉宾】
    顾桃:纪录片导演,拍摄有《萨满地图》《敖鲁古雅·敖鲁古雅》《雨果的假期》等
    00:30 用我的方式、用我的视角去记录一个地方和民族的变迁
    02:30《敖鲁古雅·敖鲁古雅》《边地纪事》《猎民生活日记》的出版契机;
    05:40 传统的游牧正在消逝,但我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游牧;
    10:10 与萨满的接触;
    13:50 关注鄂温克人的生活,是源于一次返乡时重看父亲的《猎民生活日记》;
    15:47 2003年,一个民族的命运悄然改变;
    20:30 严格来说,玛利亚·索不是使鹿鄂温克族群的酋长,而是德高望重的人物;
    25:42 使鹿鄂温克人的社交生活;
    40:37 雨果、维加、柳霞等纪录片主人公现在的生活;
    50:38 时间是最大的成本,你得有勇气放弃一些东西;
    01:04:20 游牧者的故乡在路上:顾桃谈《萨满地图》和游牧计划;
    01:17:40 在日本的观察:那些从中国来到日本的男人和女人;
    01:27:30 顾桃的北漂生活
    【本期书单】
    顾桃《敖鲁古雅·敖鲁古雅》《边地纪事》《忧伤的驯鹿国》
    顾德清《猎民生活日记》
    黄菊《仿佛若有光》
    纪录片:
    顾桃:“敖鲁古雅”三部曲:《敖鲁古雅·敖鲁古雅》(2007)、《犴达罕》(2013)、《雨果的假期》(2010);
    古涛:《驯马》;
    徐童:《算命》;
    周浩:《厚街》《大同》《孤注》;
    王兵:《铁西区》;
    于广义:《光棍》《小李子》。
    “王瑛的丈夫英刚从小就在山里和父亲拉吉米打猎,枪法极好。后来猎物少了,酒后没事就和猎民青年比试枪法,有人把喝空的酒瓶扔向空中,都能被英刚抬手击中,从不失手。有次何老大从部队探亲回家,不相信二弟枪法如此之神,就把军帽扔向空中,英刚三声枪响,何老大的军帽被击穿了三个洞。这功夫真应该去奥运打飞碟了。只可惜英刚已经去世,六年前为了能让女儿过生日时吃到新鲜的鱼,淹死在深不及腰的河套里。”——顾桃《忧伤的驯鹿国》
    文案:宗城
    剪辑:朱丽婷
    视觉:野生朵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 1 hr 37 min
    新的一年,挤掉自我的奴性 | 席地而坐Vol.88

    新的一年,挤掉自我的奴性 | 席地而坐Vol.88

    从卡塔尔王子到万柳少爷,尽管米兔运动以来,国内女性主义浪潮风起云涌,但观察舆论场域,封建社会的感觉仍旧扑面而来。
    本期,我们以“少年梗”泛滥以引子,谈论“少年梗”现象背后的慕强文化、优绩主义和奴性的幽灵,回到日常生活,谈谈我们如何面对自身的奴性与慕强,要求一个普通人克服奴性,是否是一种苛责?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小说写作者
    夏周:偶尔在兔子洞写作
    00:30 看最近的微博热搜,仿佛回到了封建社会
    00:16 在“少爷文学”的评论区里,为什么许多网友开始自称“奴才”?当自嘲变成艳羡,可能存在什么问题?
    03:30 努力决定命运的叙事恰恰是优绩主义的一大基石
    07:20 当阶层壁垒无法被打破,慕强和攀比关系就成为一种公开的心态
    09:30 万柳书院在北京还不属于最顶层的食物链
    15:20 兼谈《我们与恶的距离》和《回归故里》
    19:40 有时候比起努力,更加难的是方向,但是这个方向的区别,背后是由权力、资源、人脉所左右的
    27:30 “少爷梗”泛滥背后的厌女叙事
    31:21 桑德尔在《精英的傲慢》中对于中国学生的观察
    32:30 优绩至上主义与成功神学信仰
    40:30 我在现实里的隐忍时刻,兼谈我们所面对的奴性
    45:40 要求普通人克服奴性,是否是一种苛责
    53:20 在大环境之下,个体还能怎么做
    文案:宗城
    剪辑:圆圆
    视觉:野生朵
    配乐:Whispers、Elena&Lila(《我的天才女友》配乐)
    “我们应该只读那些咬伤我们、刺痛我们的书。所谓书,必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的大海的斧头。” —— 卡夫卡

    • 58 min
    从走向共和到第三帝国:德意志贵族在历史风浪中的沉浮 | 席地而坐Vol.86

    从走向共和到第三帝国:德意志贵族在历史风浪中的沉浮 | 席地而坐Vol.86

    今年冬天,德国媒体报道了一起“政变”。报道称:“德国宪法保卫局侦破了一起试图颠覆民选体制的阴谋政变,这次政变的头目海因里希十三世,他是一位贵族(后裔),他所来自的罗伊斯家族可以追溯到十二世纪,八百年来家族全体男性成员都同名,只根据家法以编号加以区别。”
    一个贵族发动政变,这种感觉,就像是你在21世纪看到了一则20世纪的新闻,然而它又在德国真实发生,足见贵族并未在德国社会消亡,它仍然扮演着错综复杂的角色。
    本期播客,我们就与作家、译者陆大鹏老师来讨论“德意志贵族”这个话题。德意志贵族为何是理解欧洲历史的一条重要线索?它在德国统一、走向共和、共和梦碎、第三帝国兴亡等历史阶段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本期,我们就来好好聊聊德意志贵族。陆大鹏老师将会介绍德意志贵族的发展,指出为什么要理解德国乃至欧洲历史,德意志贵族会是一个有趣的切入口。我们也从热门影视剧《巴比伦柏林》《茜茜公主》说起,讨论近现代历史中的德意志贵族。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小说写作者
    【本期嘉宾】
    陆大鹏:译者,作家
    00:50 共和之后,德意志贵族仍然是存在的
    02:13 大鹏老师谈《德意志贵族》的创作缘起
    06:40 创作《德意志贵族》,也是在解答自己面对翻译问题的许多疑惑
    07:10 大鹏老师自学德语的相关材料
    15:30 如何理解“德意志贵族”?它和中国贵族、英格兰贵族有什么区别?
    19:40 邢来顺教授的《德国贵族文化史》是过去德意志贵族研究的重要读物
    22:50 “Prinz”和“Fürst”这两个词的翻译问题
    30:45 大众想到贵族,往往会想起封建时期或帝制王朝时的等级制社会,那么在一个社会从帝制向民主化转型的过程中,贵族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01:00:30 对谈魏玛德国和《巴比伦柏林》,德国悲剧之前的黄金十年;
    01:05:40 为什么许多德国贵族名字里都有冯?
    01:15:30 在纳粹帝国时期,德意志贵族的表现是怎样的?
    01:27:20 历史学家汉斯—乌尔里希·韦勒认为德国会发展出纳粹这样的恐怖极权,就是因为19世纪德国的经济和技术现代化了,但政治体制没有现代化,仍然被前现代的贵族制度所主宰。这些贵族阻碍了现代化的、资本主义的和资产阶级的力量,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01:35:20 大鹏老师推荐书单
    01:37:30 在走向极端的年代,做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
    【本期书单】
    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
    歌德《浮士德》
    托马斯·曼《魔山》《布登勃洛克一家》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人类群星闪耀时》
    塞巴尔德《奥斯特里茨》《土星之环》
    陆大鹏《德意志贵族》
    邢来顺《德国贵族文化史》
    影视剧:
    《巴比伦柏林》《茜茜公主》《我们的父辈》
    文案:宗城
    剪辑:朱丽婷
    配乐:巴比伦柏林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 1 hr 38 min
    不要阐释,要色情:重读苏珊·桑塔格|席地而坐Vol.85

    不要阐释,要色情:重读苏珊·桑塔格|席地而坐Vol.85

    苏珊·桑塔格,1933年1月16日出生于纽约,十四天前,阿道夫·希特勒刚刚上台。2004年12月28日,她因癌症死于纽约的一处病房,当时整个世界都在关注一场席卷印度尼西亚的海啸,那场海啸造成22万人死亡。桑塔格去世的消息被淹没在浪潮中。但因为她的作品,到如今,桑塔格仍未被遗忘,她的《疾病的隐喻》与《反对阐释》等作品用于解读今天仍未过时。
    桑塔格何以成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她是如何处理文学与公共议题的关系的?关于桑塔格的人生和传记,还有哪些有趣的细节值得挖掘?回顾桑塔格的创作,对于放下又有怎样的启示?
    本期我们邀请雅众文化编辑陈小妖、南大社编辑章昕颖,从《智性与激情 苏珊·桑塔格传》这本书出发,走进桑塔格的写作世界和精彩人生。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小说写作者
    【本期嘉宾】
    章昕颖:南大出版社编辑
    陈小妖:雅众文化编辑
    01:15 “我想很快速地长大,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03:30 桑塔格对于公共议题的参与会让我想起戴锦华
    15:01 桑塔格政治立场的转变
    16:30 1930—1950年代,西方许多知识分子对于苏联有一种天真的幻想
    17:20 我们能否探索出有别于苏联和古巴模式的社会主义
    22:48 对比《智性与激情:苏珊·桑塔格传》与《桑塔格传:人生与作品》
    31:50 本杰明·莫泽的《桑塔格传:人生与作品》是一部好看的非虚构作品,作者的眼光很毒,他致力于展示“桑塔格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35:40《智性与激情:苏珊·桑塔格传》是一种介绍型文本的典范
    39:50 桑塔格的童年有一个关键词是中国
    50:30 回到作品,重思桑塔格的价值
    55:23 文学阅读是两个人之间的吸引,好的文学评论是一种不色情的色情
    01:22:30 从桑塔格延伸,谈作家与公共事件之间的关系:你的责任是说真话,不可以成为谎言和虚假信息的帮凶
    【本期问题】
    1、本期对谈的由头是贝阿特丽丝·穆斯利的《智性与激情苏珊·桑塔格传》,这本书在写作上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对于桑塔格的基本观念是怎样的?比方说,她是站在粉丝的视角,还是批评者,还是其他?
    2、本杰明·莫泽写了一本《桑塔格传:人生与作品》,两本都是写桑塔格的书,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桑塔格的童年和青春期在哪里度过?对她未来的创作有哪些潜在的影响?她早年似乎也跟中国有联系;
    4、桑塔格是怎样看待自己的性向、欲望的?对她的写作具有怎样的影响?
    5、桑塔格凭借评论写作和自身魅力在美国文坛迅速成名,她是上世纪美国备受瞩目的公共知识分子,但在许多人看来,她仍是一个精英气十足的知识分子,她的话语系统仍含有第一世界文人审视第三世界的俯瞰味道;她被视作知识女性典范,支持女性独立,但她又与白人男性精英组成的美国主流秩序保持着暧昧的关系。如何看待桑塔格引起的争议,桑塔格自身的矛盾性?
    6、在桑塔格的写作生涯中,有哪个时刻是对于我们自身产生激励的?
    7、在从事文艺批评之余,桑塔格也参与到公共的政治行动中,如何看待桑塔格对于现实的介入,如何看待作家与政治的距离?
    8、商榷桑塔格。桑塔格有哪些观点是我们不太认同,或者觉得可以商榷的?
    9、回顾桑塔格的一生,你会想到怎样的关键词,桑塔格身上怎样的品质最吸引你?
    10、阿伦特曾说:“勇气是第一政治美德。”桑塔格生命中的勇敢时刻?
    11、我们最喜欢的一本桑塔格作品。
    12、在大环境令人压抑的情况下,写作者和编辑还能够如何运用自己的灵活性?
    文案:宗城
    剪辑

    • 1 hr 32 min
    浮出地表以后:和杨枫聊科幻文学与科幻写作|席地而坐Vol.84

    浮出地表以后:和杨枫聊科幻文学与科幻写作|席地而坐Vol.84

    席地而坐最新一期,我们和清华科幻协会会长、科幻作者杨枫,对谈中国科幻文学的现状。
    本期对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我们梳理了清华科幻协会的发展简史,以高校科幻社团作为线索,回顾中国科幻从九十年代到如今如何一步步走出沉寂,又面临新的挑战。
    第二部分,以《E=mc³:边角料科研奇思录》这本杂志为由头,我们来细致呈现做一本科幻杂志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如何维护一个良性循环的科幻互助团体,怎样让团队成员在其中有归属感?科幻写作的技法、瓶颈和突破?杨枫用他的在场实践,提供给我们新的思考角度。
    最后一部分,我们讨论了不同类型文学的融合,提倡纯文学、科幻文学乃至其他题材文学的破界。杨枫也分享了他近来觉得不错的科幻文学作品。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小说写作者
    【本期嘉宾】
    杨枫:科幻写作者,清华大学学生科幻协会原创部负责人
    05:03 清华科幻协会的诞生与发展简史
    06:30 一份学生刊物如何走向正式出版
    08:40 中国比较有名的高校科幻协会
    09:40 科幻是如何从地下状态一步步浮出地表的?
    25:30 “赛博朋克”在科幻写作里已经并不新
    30:16《万神殿》用科幻的外壳表现亚裔的生存母题
    30:30 武则天开高达
    32:45 非洲未来主义可能对中国科幻的启发
    33:46 晚清民国科幻研究、晚清蒸汽朋克
    40:30 细读《边角料科幻奇思录》
    45:20 来到清华后,发现连室友的脚步都赶不上
    53:40 1940年代,一篇细致地描写原子弹的小说,引起了美国科学家的注意
    01:05:20 清华科幻协会内部的笔会是怎样运作的
    01:20:30 闲聊勒古恩和莱姆的小说
    01:49:20 嘉宾推荐书单
    【本期问题】
    1、不妨从这次聊天的契机开始。杨枫老师和王博言老师主编了一本《边角料科研奇思录》,这本书诞生的源头是什么?在制作这本书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挑战?
    2、从这本书的目录可以看出,它不是一本单纯的科幻小说集,而是分成了营造、斯人、格物、创世、天问、致真、拾遗、参考文献,当时在确定版块时,有怎样的考量?
    3、这本刊物的组织方是清华大学学生科幻协会,它也是国内很重要的一个青年科幻团体,但很多科幻圈外的读者,可能还不太熟悉。可否跟大家介绍一下,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创办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节点?
    4、协会中是否会组织小说讨论会、改稿会之类的活动,或者一起谈论某个前沿科学议题、一部有分量的科幻作品?在这期间有没有激发出一些印象深刻的讨论?
    5、许多人想到科幻,会想到科学、科学家,或者硬科幻和软科幻这种分类,在杨老师看来,硬科幻与软科幻这种区别是否严谨?在科幻小说的发展过程中,又出现过哪些有意思的流派?(可举例讲讲,或者只说国内的也可以)
    6、钟天意的《科幻作品中的科学家》一篇,说到阿瑟·克拉克笔下的科学家主人公们,往往具有智慧、信念与勇气的品质,在您阅读的科幻小说中,有哪些塑造深刻的科学家形象?在您的成长记忆中,有没有一位科学家对您产生过榜样式的力量?
    7、这本书中选取的小说和文章,写到了分布式网络、黎曼猜想、科学家、上古神话、性别议题、技术进步可能会对人类伦理产生的影响,从参与者的角度来说,最近三年,在你的阅读范围里,国内科幻写作有没有出现什么新的趋势?或者青年作者开始集中关注哪些议题?
    8、清华大学学生科幻协会曾经用三年时间打磨了一本科幻文集《无名者之国》,可否为我们大致介绍这本文集的选稿?
    9、杨枫老师提到,科幻不仅是文

    • 1 hr 55 min

Top Podcasts In Society & Culture

The Interview
The New York Times
Inconceivable Truth
Wavland
This American Life
This American Life
Stuff You Should Know
iHeartPodcasts
Call It What It Is
iHeartPodcasts
Shawn Ryan Show
Shawn Ryan | Cumulus Podcast Network

You Might Also Like

过刊
过刊编辑部
忽左忽右
JustPod
Talk三联
三联中读
东腔西调
大观天下志
不止读书
魏小河
井户端会议
番薯剥壳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