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iseducation of Lauryn Hill

The Miseducation of Lauryn Hill

Lauryn Hill 的首张、也是唯一一张个人录音室专辑,在 1998 年引起了巨大回响。这张率真质朴的动人作品,不仅深入这位一代巨星的内心世界,也为那个时代写下深刻注脚。数十年后,《The Miseducation of Lauryn Hill》仍深具影响力,Lauryn Hill 自在挥洒的说唱才华,自信有力地演绎着渲染丰富福音色彩的灵魂乐之声。在彼时的音乐作品中,黑人女性经常被描绘成平面单一的刻板形象,但 Lauryn Hill 在这张代表作中展现其内在深度,以独特视角真诚细数自身的人生起伏,令此作不仅是一张音乐专辑,更镌写着普世共鸣的生命经历。她的坚毅勇气,造就这张无论是词曲创作还是真挚情感都无与伦比的专辑,为后世音乐人带来启发。 《The Miseducation of Lauryn Hill》以炙热如火的情感鎔铸而成。Lauryn Hill 原为新泽西 Hip-Hop 三人组 Fugees 的主唱,这个组合致力为政治社会议题发声而备受好评,成立七年后于 1997 年解散,而 Lauryn Hill 亦正经历与成员 Wyclef Jean 感情生变的波折。于是,她用创作记录下这段人生巨变,这个从她高中时期便成立的组合走向解散的过程也在其中。Lauryn Hill 的灵感源泉还包括怀孕期间的身心变化,以及她与 Rohan Marley 的第一个孩子 Zion 的诞生,她以强韧的精神力量作为指引,将感情创伤转化为新的开始。站在这个情感激烈波动的十字路口上,Lauryn Hill 制作出这张朴实真挚的专辑,成为许多音乐人永恒的音乐灯塔,让世人得以见识她的过人才华。 专辑开场曲里,一位老师在教室中点名,结果发现只有 Lauryn Hill 没来上课。这其实是点题的妙笔:有些教训只有在现实生活中亲身去经历才能学到。在讲述与前任(当时人们已经知道是 Wyclef Jean)痛苦纠葛的过程中,她重新定义了粗砺说唱与华丽 R&B 和声的结合方式,而那时这两种音乐类型之间存在着泾渭分明的界线:硬核说唱中仍然不乏厌恶女性的表达,而 R&B 则被视为更柔软、更女性化的音乐,尽管三年前 Method Man 就曾联手 Mary J. Blige 推出过混音版《All I Need》。《The Miseducation of Lauryn Hill》以年轻女性的视角为核心,将她的叛逆和脆弱尽数袒露,在男性占据绝对优势的 Hip-Hop 排行榜上显得卓尔不群。同时,她也在当时仍轻视 Hip-Hop 音乐性的主流乐坛,开辟出一方天地为 Hip-Hop 扬名。 专辑部分录制于牙买加的希望大道(Hope Road),那是 Bob Marley 的家乡。专辑的封面设计便是向这位传奇音乐人致敬,呼应其乐队 The Wailers 的《Rastaman Vibration》专辑封面。而这些歌曲中流淌的音乐基因,亦令专辑成为历久不衰的经典。专辑还汲取了经典的摩城和 Stax 唱片的招牌风格,Lauryn Hill 无可挑剔的演唱技巧亦在其中展露无遗。1999 年,她一举囊括了五项格莱美奖,专辑中层次丰富的《Doo Wop (That Thing)》为她赢得了其中的两项。这些奖项是对她新颖风格的肯定,也是对她为 Hip-Hop 世代方兴未艾的女性主义发声的肯定。 《The Miseducation of Lauryn Hill》的真诚向来为人称道,但 Lauryn Hill 的思想和才华远不止于此。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历史专业就读的她,以锐利而细腻的社会政治学视角探索了自己在新泽西州纽瓦克的成长经历(《Every Ghetto, Every City》,布鲁克林朝圣教堂的音乐牧师 Loris Holland 在这首歌里演奏了古钢琴),她还从哲学角度探讨了在失权环境中成长的问题(《Everything Is Everything》,这首歌的经典 70 年代灵魂乐风格得益于伴奏乐队,成员包括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钢琴手 John Legend)。 《The Miseducation of Lauryn Hill》还证明,纯粹的创作动机和坚定真实的情感表达本身就是通往救赎的途径。Lauryn Hill 在充满批判的《Everything Is Everything》里唱道:“我的作品跨越地域/我造就了这一切”(My practice extending across the atlas/I begat this)。无论当时还是现在,她都是绝无仅有的天才,她的灵感和创造力在几十年后依然能引起回响。有些艺人穷尽一生、作品无数,也难得有一部作品能名垂青史、撼动文化,而 Lauryn Hill 只用一张专辑就做到了这一切。

选择国家或地区

非洲、中东和印度

亚太地区

欧洲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美国和加拿大